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?

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

稍后再说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» 新闻动态 » 盛和美最新动态
七META十MORPH二OSES变 | 盛和美设计团队国美毕业展观展后记

2025.06.24

 

2025年,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以“七十二变”为主题。“七十二变”源自“七十二物候”,其指向的是中国人的世界观、自然观,是中国人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秩序的认知与把握,是引导生产生活的方法论;“候”即“变”,“变”即“道”,因变而无穷、无极、无常;“七十二变”是可能性、是能力值、更是态度;学生以变应对世界与人生,以变不断定义和修正自己,以变为态度发展出批判力和创新力。

站在展台前,看游戏化思维驱动的学龄前儿童口腔护理产品设计,让我想到布鲁诺·穆纳里说:"儿童用手思考的速度,比我们用概念快十倍。当成人执着于科技"优化"时,最好的设计反而懂得留白:给幻想留出空间,才是真正的技术赋能。

今年看展时我没怎么关注实用性强的设计,反而专门去看了那些偏概念、带点先锋实验味的作品。做商业设计久了,真的会被甲方需求、资金预算、材料限制这些东西磨得有点 “温水煮青蛙”,现在拿到项目第一反应居然是求稳,先锋感和创意不知不觉就被自己藏起来了,意识到这点我其实挺害怕的,毕竟对设计师来说,大胆创意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,所以这次我特意想去看看刚毕业的设计师那些 “稚嫩” 的想法,想着说不定反而更大胆、更敢想,能让我找回点灵感。

就如时尚设计学院的服装设计展区,好多人觉得那些作品 “看不懂”,但我反倒觉得特别惊喜。他们敢用没人试过的面料组合,敢把夸张的廓形直接穿到模特身上,这种不管不顾的先锋实验劲头太珍贵了。其实设计就该这样,先有这种大胆的 “第一次”,后面才能慢慢改良出大众能接受的新东西。就像音乐、舞蹈里的实验性作品,可能刚开始不被理解,但你永远会为那种 “原来还能这么玩” 的创意拍大腿,这就是艺术的魅力!设计说白了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做减法,把那些太超前的部分剥一剥,留下既新鲜又能让普通人觉得 “哇塞” 的东西。

再说到今年国美的主视觉“七十二变”就是玩起来的设计,大家一起参与,表达一下自己想变成什么,一个个海报画面都非常有活人感,也是很有意思的设计。适当多看看这些新奇的世界,对设计师来说蛮好的。

当我再次来到了美院良渚校区,我撑着伞浸润在瓢泼大雨中,忽然想起今天是2025年6月7日,这个瞬间像被施了魔法:整整一年前的此刻,我同样在此凝望过玻璃幕墙上流淌的时光。时间从未刻意安排,却让两次相遇在日历的同一页重叠,仿佛设计长河里一道温柔的涟漪。

年轻的心,

驱动着工业产品设计的创新。

在19号楼的展厅中,我看到了小米汽车与美院合作的创新设计成果展示,很受启发。这种模式无疑是双赢的:学生获得了宝贵的实践机会,减轻了负担;企业则能直接感知到年轻人的思维脉搏。作为一家年轻的科技公司,小米的主要目标客群正是年轻人。他们一直在探寻设计中那个“始终如一”的核心究竟是什么?或许,对年轻人而言,那就是一颗“爱玩的心”。

XIAOMI M-Circle

着眼当下,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,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,身心放松与户外娱乐成为了他们的迫切需求,基于此背景M-Circle应运而生。作为一台城市越野SUV,M-Circle可以适应城市路面驾驶和轻度越野驾驶,其搭配可伸缩柔性车身屏幕以及混合现实显示技术,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带来户外观影的新模式。(文字引用作者的设计说明,有删减)

XIAOMI Eco-park

本设计深刻融入小米品牌“人车家”生态系统的理念,重新定义了移动空间的灵活性与智能化。空间不再是单一静止的存在,而是能够根据不同需求和场景,实时变化、适应的动态体。通过智能化的转盘中控,设计巧妙地将三个主翼情境-“人-车”(驾驶空间)、“人-家”(私人工作室)、“车-家”(远程智控)无缝融合于同一空间内。通过转盘中控切换情境。(文字引用作者的设计说明,有删减)

年轻心跳是产学共生的温度。

这是小米汽车与中国美院合作的「移动生活实验室」成果。我目睹了一场双向奔赴的共生实验:企业开放真实的汽车底盘数据与用户画像,学生则用未被行业规则驯化的想象力重构移动空间。这种产学联姻的深层价值,恰在于打破认知信息茧房的能量置换。

对世界的永恒好奇,才是超越所有设计语言的元代码。

艺术从来不是高高在上,而是生活的延伸,同样的设计也是如此,设计是为人服务,服务于需求。

最直观能表现出服务于人的就是工业设计学院的同学们的设计作品。今年工业设计学院展览最大的特点就在于“产教融合”的深度实践,本次携手小米汽车、安踏、361度等众多企业展示校企深度合作范例。同学们也是在大主题“七十二变”中寻找着变与不变的平衡,千变万化的设计,不变的是为人服务的本质,在变化中寻求可能性、创新性,在不变中展示实用性、发展性。

 

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纸之间,在展览中看到了各种形式的排版与折纸,通过对传统书信版式的观察、解构与重构,为这一旧媒介在当代语境中注入新的设计可能,从设计的角度出发,纸张的运用与排版、字体等融合,只是看见,却仿佛能让人听见指间摩擦纸张的沙沙声,嗅到纸张独有的气味,在视觉上通过一种共有的记忆路径,传递出不同的感官体验与情感共鸣,这是设计所能产生的力量,让人更加深入的想去思考设计的意义。

这次看展给了我两个思考关键词:融合、呈现

融合: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艺术语境,以虚实交融的创意,让传统鱼灯在动态媒介中演绎新生,最终以超现实的艺术装置。我在想平日设计中也经常传统与现代古今融合。

呈现:还看到一些好玩的、新鲜的东西,又怎么与平时设计呈现相结合,想要表达的东西怎么呈现打动人心?

 

国美毕业展逛下来,印象最深的是校区13号展厅的视觉传播学院。

外卖员、孤独症儿童、独居老人、蓝领工人、自梳女……这些都是社会中真实的、被忽视的群体,能用自己的专业为他们发声,真的是温柔也很有力量的事情。同时也有早餐摊、团圆饭、书信等选题,让生活的细碎美好都能被看见。

在《一纸之间》展位看到了一位同学的留言:“希望设计同行不要对自己所学专业灰心,温暖融入的设计永远不会过时!”

这句话像是把设计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使命感都浓缩在一起,让人觉得设计不只是技巧或潮流,而是一种用心的回应和陪伴。在作品中感受到治愈和力量,并重新找回对自己专业的热情,这真的是特别美好的时刻。

 

尽管每年的新颖服装设计未必能直接反映大众审美,但它们是提升大众审美意识的重要催化剂。对设计师而言,解析这些设计(如色彩运用、纹样创新、结构造型)是汲取灵感、丰富创意思维、拓展多元审美视野的有效途径。

编织的道理与此相通:寻常不过的几根线,在精妙的编构与交织之后,竟可显现出勃勃生机。设计之路,何尝不是如此?它始于细微的点,延伸为线,拓展成面。而这一切的源头,或许正源于那一根最初触动心弦的线。

漫步国美毕业展,如同闯入多维视觉实验室,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独特的创意和科技感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充满科技感,奇思妙想的汽车概念模型——天马行空的创意经由极致震撼的渲染,最终凝结为触手可及的实体。那一刻让我觉得,创作恍如魔法,将想象揉进了现实里,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。

最让我难忘的是那个带绿幕背景的空间站模型——它居然能自己旋转。和去年相比,全尺寸汽车模型少了很多,反倒是小比例车模多了不少。宝马那款设计其实挺抓眼,但学生把经典的双肾格栅和蓝天白云车标都改了,导致整体少了些品牌味道。服装设计依然走前卫路线,充满实验感,这些衣服显然不是为日常出门准备的。

走进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的毕业展现场,仿佛一头扎进了创意与灵感交织的海洋,每一件作品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,吸引着我们驻足欣赏、细细品味。

我最主要参观了视觉传播学院的毕业展,刚走进去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主题形而上下,刚看到这个的时候不是很理解其中的含义,上网之后了解到形而上的 “理念世界” 是真实、永恒的,形而下的 “现象世界” 是理念的影子,如 “美” 的理念高于具体的美的事物。我对这句话的一些理解是,我们想象的东西都会比现实的事物更加美好一些。那时候我就在想我们做设计的本身不就是这样嘛,把自己脑海中想象到美好的事物,美丽的样子,用简单的方式绘制出来,让凭空想象的美的事物存在于现实的世界之中。

观看2025国美的毕业设计展览,这些作品不仅是学生多年学习的结晶,更是当代年轻创作者对社会、文化、技术与个体存在的敏锐洞察和独特表达。

看了许多作品都融入了新的技术,如AI、3D打印、编程、VR/AR等等,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成熟地融入了创作语言,服务于观念表达,不再只是在探索或是炫技阶段,现在已成为连接观众、深化主题、创造新体验的有效的手段。

也看到了部分作品并非只是简单的呈现,而是带有揭示问题、引发反思,在这种信息多元化的时代,这种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尤为珍贵。

扫码关注盛和美公众平台

关于我们
公司介绍
设计团队
理想使命
案例展示
精选案例
导视案例
品牌案例
新闻动态
最新动态
观点交流
公众平台
联系合作
位置地图
联系方式
招聘信息

盛和美声明

本网站设计、源代码
及其中所展示之作品著作权等
均属杭州盛和美文化创意有限公司
盛和美保留所有权利
转载请注明来源盛和美

Copyright © 2016 SHM Design 浙ICP备12007638号-1

关注盛和美设计微信公众号
了解我们的最新作品